初中二年级物理月训练卷
1、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下列最接近10厘米长度的是
A. 指甲的宽度 B. 手掌的宽度 C. 脚掌的长度 D. 一步的距离
一名初中生的水平约为
A. 5克 B. 50克 C. 50千克 D. 500千克
以下工具不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 手表 B. 沙漏 C. 打点计时器 D. 天平
为了安装书厨的门玻璃,要测量玻璃的长和宽,应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A. 1毫米 B. 1厘米 C. 1分米。 D. 米
下列状况中,物体水平发生变化的是 ( )
A. 一根被拉长的弹簧 B.一块被烧红了的铁块
C. 从月球上采集的一块岩石标本带回到地球上D.正在铇床上加工的工件
用最小分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初中二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得出某一测量值(不估读),则该测量值记录正确的是下列各项中的:
A. 20.125厘米 B. 20.12厘米 C. 20.1厘米 D. 20厘米
2千克水和2千克冰,所含物质的多少
A. 相同 B. 2千克水所含物质多
C. 2千克冰所含物质多 D. 水和冰不同状况,没办法比较所含物质多少
某本书共有100页,用刻度尺测得其总厚度为8毫米,那样每张纸得厚度约为
A. 0.04毫米 B. 0.08毫米 C. 0.16毫米 D. 0.8毫米
体育课上为了测量铅球的投掷距离,选择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最适当的是
A. 1米,1毫米 B. 1米,1厘米
C. 50米,1分米 D. 10米,1厘米
甲、乙两个同学做了两个不一样的单摆,测量摆的周期,结果恰巧摆的周期相同,这是由于这两个单摆有相同的
A. 摆长 B. 摆幅 C. 摆球水平 D. 摆球水平、摆幅和摆长
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使之变形,则测量结果跟准确值相比
A. 偏小 B. 相等 C. 偏大 D. 可能偏大也会偏小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即便认真测量也会有误差 B. 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 使用准确程度高的刻度尺测量也会有误差 D.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2、填空题:(共46分)
测量的目的是进行靠谱的______________。测量的2个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任何待测物理量的记录都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水平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实验室里测量水平的工具是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
物体__________叫做水平,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__,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测量长度时可以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__决定。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准确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横线中填上适合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是170__________。 某人的大拇指指甲宽为12__________。
一块橡皮的水平约为22.2__________。 一名初中生的水平约为50__________。
篮球一节比赛的时间为12__________。 普通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__________。
在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办法。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笔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4.0厘米、14.1厘米、13.9厘米,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__________,钢笔长度最接近__________厘米。
摆的周期是指摆动____________________次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越大,表明物体摆动得越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小李同学,想了解汽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在进出隧道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1甲、乙所示。则小李同学是在__________点__________分进入随道的,通过隧道共用了__________分钟。小李同学出隧道时的手表示数在物理学中叫__________(选填“时间”或“时刻”)。
假如宇航员将水平为50克的石块从地球带到月球,其水平为__________千克;一块冰熔化成水,其水平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水平为1千克的金属棒用砂轮对它进行加工,它的水平将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如图2所示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它是测量__________的一种工具。该仪器每打2个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秒。
某同学模仿伽利略探究单摆摆动的规律。他用同一个小球,维持摆的幅度不变,只改变摆线的长度,做了三次实验。下表是这个同学的实验测得的数据:
摆线的长度(厘米) | 60 | 45 | 30 |
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 | 18.6 | 13.4 | 11.8 |
(1)该同学使用的科学研究办法叫做__________。
(2)每次实验都记录了摆球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来求出摆球摆动的周期,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选填A.“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或B.“多次实验得到常见规律”)。
(3)摆线长度为45厘米时,摆的周期为__________秒。
(4)假如要使摆的周期正好等于2秒,摆线长度应该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0厘米。
(5)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
__________。
3、实验题:(共30分)
察看如图3所示的测量工具,请你写出察看结果:
① 该测量工具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它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B读数办法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4所示,测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厘米。[来源:学|科|网]
用电子天平测量石块的水平时:
把电子天平放在___________桌面上,调节底脚螺钉使秤盘水平;
接通电源后,假如显示屏示数不为0,则需按一下面板上的_______按键进行调零;
将被测石块放在秤盘__________,示数如图5,石块水平_________克;
④ 用电子天平常,被测物体的水平不可以超越该天平的_____________。
28.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甲、乙两条纸带,如图6所示,比较甲乙两纸带的打点状况,甲乙两纸带均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拖动的,其中甲纸带比乙纸带拖动得____________________。甲纸带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是______秒,乙纸带从C点到D点的时间是__________秒。
29.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
好像是有规律
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状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什么原因有关,如图7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水平。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当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二列中。
同学 | 实验 序号 |
| m(克) | θ(度) | 30T (秒) | T (秒) |
甲[来源:学,科,网] | 1[来源:Zxxk.Com] | 1.0[来源:Z。xx。k.Com] | 30 | 3 | 60 |
|
2 | 1.0 | 40 | 4 | 60 |
| |
3 | 1.0 | 50 | 5 | 60 |
| |
乙 | 4 | 1.0 | 30 |
| 60 |
|
5 | 1.0 | 30 | 4 | 60 |
| |
6 | 1.0 | 30 | 5 | 60 |
| |
丙 | 7 | 0.8 | 40 | 4 | 54 |
|
8 | 1.0 | 40 | 4 | 60 |
| |
9 | 1.2 | 40 | 4 | 66 |
|
(1)完成表格中“摆动周期”一栏中空格的填写。
(2)剖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水平无关。你觉得甲同学__________
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从中得出此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3)剖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大小无关。
(4)丙同学剖析实验序号7、8、9,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本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借助三个不同水平的摆球,做了多组实验,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选填“多次实验求平均值”或“多次实验得到常见规律”)。